邓小平同志曾说过,“实现领导最广泛的方法是用笔杆子”。虽然这句话也许有点落伍,也许以后更需要的是领导者口才表达,但是在近十年内应该笔杆子还是最重要的,笔杆子更能体现一个领导的思想水平。文稿是领导者行使职能、推动工作、实施决策的重要手段。
; P6 Z" f, N& I6 y- J. l% C V) a1 k0 D) O, O
学习-积累-思考( X( F4 o3 k/ b" C8 z t- o ]
" J' b1 p' g& ^% V 领导文稿涉及面广,政治性、政策性、思想性、指导性强。所以要做好这项工作,发挥好参谋助手的作用必须善于学习、勤于思考、精于积累,并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,在学习中积累,在积累中思考,在思考中提高。
( [/ Z( v. X6 V; e5 R; s1 D/ g5 C
6 x& W z+ {. C; V4 W2 ?4 T v “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”。从事该项工作必须把学习当成一种责任、一种追求,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,对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要深刻理解其精髓,对党委的重要决策部署要深入掌握其内涵,努力成为理论方面的“专家”。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,熟悉各种类型文稿结构特点和写作规律,努力成为胜任本职工作的“行家”。要加强多学科知识学习,了解经济、法律、科技、文化、历史等方面的知识,不断完善知识结构,不求专、但求博,不求精、但求广,努力成为掌握丰富知识的“杂家”。4 p, E5 h. X4 i9 c: E0 R2 N n
" ]9 D: l! f5 G7 k( g, Y2 W 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”。从事该项工作,必须把积累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,做深做细做实。要高度重视平时积累,在日常工作中要多动眼、多动脑、多动手,不断积累知识、积累经验、积累思想。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库,重点收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方面的书籍、文件、资料。积累不等于堆积,积累的过程是对认真学习、仔细研究过的资料再整理的过程,也是一次再学习、再提高的过程。这样日积月累、积久成学,就一定能“厚积薄发”。
! E7 b& t# v3 S0 k+ W: Z4 ?: X% {1 I8 D6 d% Q
“为学之道,必本于思,思则得之,不思则不得。”从事该项工作,必须把思考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,学有所思,思有所获。思考的过程是一个再加工的过程,只有经过深入思考,才能有思想有观点有深度。学习政策理论、各方面知识、业务知识都要做到学思结合、深思熟虑,多问几个为什么,追根究底,寻根溯源,弄清来龙去脉,辨清前因后果,不断深化认识、把握规律、提高水平。( d g2 `% `& u+ D( `% g) ^
* m( s! H: Y" \. P" U- b& n1 L
揣摩-领会-感悟
* V! b) i5 |: g8 e# q' y* C" Q D# k! f
文稿起草工作不同于文学创作,而是代表领导表达观点,必须充分表达领导的思想和主张,体现领导的风格和特点,反映领导的水平和能力。因此,必须准确揣摩、领会、感悟领导的意图。把握了领导意图,就等于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和基调,就等于把握了行文的重点和方向。$ I' ~# |. u4 E! ~% b
) G* P L% c9 T6 _9 T4 e
一是揣摩领导的思想观点。领导不可能对每篇文稿都亲自授意、详细授意,因此必须抓住领导在各种场合、不同时期的讲话、谈话和文章,特别是较能体现领导思想和要求脱稿讲话、即席发言、批示、亲自审改的文件以及在基层调研时提出的问题,发表的讲话等进行研究分析,并把领导对同一问题的观点、见解串联起来,用心揣摩,及时跟进。( M8 @0 U1 f( T' ?% w$ \+ t
8 V& p0 m) l4 B4 L a* \% r P/ U
二是领会领导思考问题的角度。要善于与领导同频共振,凡领导了解的大事都有要及时了解,凡领导考虑的问题都要充分考虑,站在领导的角度观察问题、分析问题。要敢于拓展领导的思路,围绕主题对领导意图的精神实质进行必要的完善,赋予其更为深刻的内涵。5 e& ]7 B$ j7 Z# }: l
- k" H4 L6 l( z& j4 y 三是感悟领导的风格特点。领导的教育背景、职业经历、性格特点不同,讲话风格和语言表达习惯也不同,有的习惯高屋建瓴,有的习惯细致入微,有的习惯重点突出,有的喜欢面面俱到,有的习惯铿锵有力,有的习惯气势恢宏,有的习惯朴实无华,有的习惯文采飞扬等等,对这些要细心感悟,多留心,多注意,努力使文稿彰显领导的风格和水平。
c0 }! K% V1 `& a8 x( N, p1 }' l- t9 c D3 I# x6 ?6 c6 T, m- h( G" W
归纳 概括 提炼# g* ?$ {' n- N' h
$ G0 p; s" @/ q! t& N
一篇好的文章必须有观点、有内容、有层次。做到这点,需要在掌握大量素材的基础上进行梳理,去粗取精、去伪存真,透过现象看本质,通过现状看趋势,归纳、提炼、概括出带有普遍性、规律性、科学性的观点,是讲话主旨更鲜明、目的更明确、层次更鲜明。3 F8 f4 H/ a& }5 @; i$ y9 y: I) r6 K
: T( W2 y) ]9 m: x 一是在观察中进行归纳概括提炼。观是广泛的察,察是细致的观。观是积累,察是发现;观是学习,察是比较;在观察中理清思路,在比较中深化认识,增强文稿的针对性、实效性和操作性。: s1 x/ M. t; g1 f( J' C1 D* |
5 a1 g- \5 W& { 二是在调研中进行归纳概括提炼。必须利用好每一次“走出去”的机会,带着问题、收集素材、发现线索,找准立足点和结合点。要注重倾听,耳听八方才能与时俱进,广纳群言才能思路开阔。在倾听领导意见中拓展文稿视角,放远眼光、拔高层次;在倾听各方面见解中发挥集体智慧,“碰”出灵感,“撞”出火花。) j% h' H5 t j5 g' {
" @- Z5 N8 K# a+ r0 A% Y7 E& n 三是在实践中归纳概括提炼。文稿工作是一门实践科学,要勤于练习,把每一次文稿起草工作都当成一次考试,珍惜每一次机会,把握好每一个环节,归纳好、概括好、提炼好,平时沉得下去,关键时刻才能拿的出来。- b0 s \% c* ~ e
2 \& E9 H1 v# w( k$ h& s8 \8 s
借鉴 消化 创新+ X: m' u$ h3 n; I! P
. y; g2 Z& w7 M6 } 一片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稿出炉,借鉴是坚实根基,消化是必需的程序,创新是成功的灵魂。
) L5 y3 Z& _ k( ]( \( k2 ~! j- Y
善于借鉴有利于在比较中完善文稿形式,有利于在积累中深化文稿内容,有利于在选择中甄别文稿质量。只有善于借鉴,才能开阔思路、开拓视野,才能把握精神实质、挖掘可用素材、提炼独特观点。善于消化有利于变生搬硬套为融会贯通,有利用变一知半解为胸有成竹,有利于变囫囵吞枣为含英咀华。只有善于消化,才能将知识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才能使文稿在主动加工中自成一家,在精心打磨下一气呵成。善于创新是提高文稿可读性的谋篇之基,是提高文稿贴近性的布局之源,是提炼文稿独特性的架构之道。只有善于创新,打破老生常谈、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式,学会说新话、说自己的话,才能使文稿思路在延续传统中实现突破,才能使文稿语言在不失严肃中再添生气,才能使文稿形式在把握规律中更加生动,看起来新风盎然、读起来有滋有味。7 U! T3 C8 f5 }2 a* s
% g4 ~+ n: X% Z2 D) {- x
借鉴、消化、创新作为文稿起草的重要环节,三位一体,缺一不可,借鉴未消化提供原料,消化为创新提供动力,而创新又为借鉴提供方向,从而推动文稿起草工作在借鉴中积累,在消化中吸收,在创新中提高。
0 r0 f/ ?9 ^" {. t! w7 }
# Z( q. Q* X# U S) Y7 I 总结 反思 提高
$ o% h! }) u4 P) R1 K& Z! }( R& m
9 v: C$ v1 L9 q$ i 文稿的起草过程是一个不断总结、不断反思、不断提高的过程。& d0 c* Z8 v7 X
, j- @6 a/ v. r 总结要着眼于“全”“精”。“全”就是要全面分析研究,“精”就是要准确把握精髓。总结应该是一个经常性的工作行为,可以一篇一结,也可以一阶段一结,梳理问题要认真细致,不能粗疏笼统;分析要透彻明了,不能肤浅含糊。研究要深入扎实,不能浮于表面;结论要准确精当,不能似是而非,真正做到全面总结、抓住核心。
: ?. U- e( T" A# j6 M3 `) G I+ {$ F% L& L& ?
反思要着眼于“静”“深”。“静”就是要平心静气地回顾思考,“深”就是要专心致志的深入探索。反思是一项灵活性很强的思维活动,可以随时进行,也可以分阶段集中进行。回顾过去的工作,要实事求是,不能回避差距和不足;思考存在的问题,要冷静客观,不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,也不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;探索改进的方法,要切合实际,不能凭空想象,切实做到在总结中思考。
( @) B$ K0 v$ G5 |/ @7 \: V$ R" ~$ R( M# m) k0 m. _' q( h
提高要着眼于“快”“好”。“快”是指提高的速度,“好”是指提高的质量。要通过精心总结、静心反思,探索文稿起草规律,掌握文稿起草本领,使文稿起草工作做到又快又好。* i$ @' p& ?' `. ?3 q W
5 K( u# D- h" @# M/ H 爱心 耐心 恒心, T' l' y4 X3 z+ c- N+ b
$ H4 F9 M3 x/ b5 |3 { 文稿起草工作是一门硬功夫。文稿种类繁多,内容庞杂。起草者既要了解各领域知识,又要深入把握各类文稿的特点。文稿起草是一门静工夫,起草者必须要静得下心,定得住神,离得开热炕头,坐得住冷板凳。文稿起草是一门苦功夫。文稿大多时间紧、任务重。加班加点、通宵达旦在所难免,休息时间缩水,讲奉献也就成为必然。练好这三门功夫,首先要有爱心,热爱文稿事业,将奉献升华为一种自觉,正确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,摆正个人位置,锤炼意志品质,在默默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。其次要练耐心,将寂寞转化成一种营养,耐心分析资料,耐心收集火花,耐心谋篇布局,在寂寞中创造精品。最后要养恒心,将吃苦内化为一种习惯,持之以恒地学习、总结、积累,持之以恒地探索、实践、开拓,持之以恒地谦虚、严谨、细致,永不自满、永不懈怠、永不畏难,增强工作实力,提高文稿水平。
) s" w% m1 C% Y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