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
$ d7 W8 k! z# r" r; \7 M ?自己不想要的,不要强加给别人。
* t d4 h) k6 q. J* C●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,吾亦欲无加诸人。——《论语·公冶长》
6 j' A [' A# B; U我不愿意别人加在我身上的事物,我也不愿把它强加在别人身上。
) e G4 M" Q/ A" w●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——《论语·雍也》
( F' O3 Q( \; W+ @) a3 M5 b自己想树立的也帮助别人树立,自己想达到的也帮助别人达到。
* d) K/ a3 ^# b. ~* Q, A●己所不欲,岂可嫁祸于人。——《南史·隐逸传》1 r1 v5 x, q( N( o% }+ [
自己不愿接受,怎能把祸患转嫁给别人。
& X/ F0 R' i6 N; E5 `' W) X●施诸己而不愿,亦勿施于人。——《礼记·中庸》
4 ^0 E+ z: T; E ]% U, {1 H不愿意别人施加给自己的事情,也不要施加给别人。
& c& a% ^. G1 j/ M9 X0 l●利居众后,责在人先。——唐·韩愈《送穷文》4 e' @- G3 _6 C n- ~
有好处要在众人之后,尽责任要在别人之先。& i$ }' B/ h, F
●舍己从人,最为难事。——宋·朱熹·吕祖谦《近思录》卷五
, Q: q% {$ m% r$ B# I: J- c舍弃自己以跟从他人,这是最难做到的事。
7 W7 r" g+ z' L3 l, b8 ]●律己是以服人,量宽是以得人,身先是以率人。——宋·林逋《省心录》1 i# J: h$ J% ]3 D" f8 L
严格要求自己,能服人;宽宏大量,能得人心;自己带头,能率领别人。9 H9 g/ I/ S% y6 J* k6 _2 ~. e0 z
●宠利无居人前,德业毋居人后。——明·洪自诚《菜根谭》1 w7 C6 K5 V7 l$ ]) e$ M4 @: A% Z
在名利上不要处在别人的前头,在道德修养上不要落在别人的后头。% B: ^+ e1 x! B7 f" f$ i
●夺利争名,甘居人后。——明·张岱《自为墓志铭》
/ H( \ A8 b, x( h! i对于争名夺利之事,甘心情愿居于别人的后面。
% a O+ k; L/ E+ B●先人而后己者安,适己而劳者危。——明·方孝孺《倚席铭二首》
2 n1 E) ]4 g, [6 }* L先为他人后为自己的人得平安,只顾自己舒适而使别人劳累的人易招祸。/ S) q* N/ @1 [1 M, V4 o/ K0 V
●责己则改短,论人则取长。9 j, ^4 A1 E1 V0 e1 w2 s) c8 y4 N
责备自己就改正自己的缺点,议论别人就汲取别人的长处。2 m5 z1 d2 i6 x; J
●自明然后能明人。——宋·陆九渊《陆象山语录》1 v g* B8 ]# s5 t4 ^) ?
一个人有自知之明才能够认识别人。
- T3 {7 i2 @: Y, ?" z●以责人之心责己,恕己之心恕人,不患不到圣贤地位。——宋·朱熹《宋名臣言行录》
7 Q7 q5 Y: K% _4 i" v3 D用责求别人的心责求自己,宽恕自己之心去宽恕别人,不怕达不到圣贤的地步。
- n! j+ l+ ~ i* K# p- ~●宁人负我,无负人,此待己之道也。——元·张养浩《牧民忠告》卷下) |# N, R+ W3 @) c
宁可别人对不起我,我不能对不起别人,这是对待自己的原则。 p% @, e' K% o G. y9 P9 X. M7 C1 J
●念己之短,好人之长,近仁也。——唐·马总《意林·法法》% U# A4 U7 m; C }
常常想到自己的短处,喜欢别人的长处,这就接近仁爱了。5 h$ P! k& z/ L. L
●接物见霁月光风,持身则严霜烈日。——宋·刘克庄《刘应龙监察御史制》( t% e# b$ L" A; Z( w
待人接物要象雨后明月和初晴的风那样柔和,要求自己要象严寒霜雪和烈日那样严厉。# L+ D2 }$ r/ M1 x
●律己宜带秋风,处事宜带春风。——清·张潮《幽梦影》
0 j# h, V3 H- H0 h约束自己最好象秋风一样严肃,处理事情最好象春风一样温和。
$ K$ ?3 m" W' h5 e9 z! f% E: q●损人即自损也,爱人即自爱也。——清·黄宗羲《宋元学案》
^. \' H+ D" U. y+ c损害别人,就是损害自己;爱护别人,就是爱护自己。
) y) e3 z: l" b" a' _% ^●严以律己,宽以待人。——清·汪琬《送张牖如之任南宁序》9 I; r5 B3 ]" g9 f# A6 ?; o5 K
严格要求自己,宽宏地对待别人。2 o+ D: \/ z1 b& {0 X2 H
I' G+ }9 P7 o k% P# Q5 a) y
●居心要宽,持身要严。——清·申居郧《西岩赘语》
9 u1 X) j0 W. v) e9 }5 `% |% ?心胸要宽广,对己要求要严格。
6 q, B# H$ [/ w8 Z* h, Z( O7 |$ e●能敬之人,时时见得自己不是;不敬之人,时时见得自己是。——清·陈确《书示仲儿》' |; [' q0 W! V% I
能恭敬谨慎的人,时时能看见自己的缺点;不恭敬谨慎的人,时时只能看见自己的好。0 [# u7 H0 Q! W# b1 w5 m9 J
●言人之恶,非所以美己;言人之枉,非所以正己。——《孔子家语》# U& b. ~; o! M# D
说别人的坏话,并不能表现自己的好;说别人的过错,并不能表明自己对。% r) z2 M7 v- {9 F0 O" Z! I+ Z
●古之君子,其责己也重以周,其待人也轻以约。——唐·韩愈《原毁》 X. s0 }, a) b3 x y% P9 u" F
古时的君子,他们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,对待别人则宽容而简约。
$ P3 {" Z; _9 Y●以责人之心责己,则寡过;以恕己之心恕人,则全交。——唐·林逋《省心录》
% x/ @% k) U7 h* \& p: h; @' T用责求别人的态度责求自己,过失就会减少;用宽恕自己的心宽恕别人,交往就会保全。
: X% i+ l, _5 {. P) X! _+ {- d●行己莫如恭,自责莫如厚。——唐·李翱《答朱载言书》
! ]# e( Q5 I9 @! [为人处世一定要恭敬,要求自己一定要严格。9 a4 w& k$ N5 }/ f
●虽至愚,责人则明;虽有聪明,恕己则昏。——宋·朱熹《宋名臣言行录》
5 ~! } B: ^6 D9 P# R, v* o9 } w即使是最愚蠢的人,在指责别人的时候就会显得明智;即使是聪明的人,在原谅自己的时候就会显得糊涂。0 e8 ]& |) D* j" m
●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,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。——明·王守仁《教条示龙场诸生》
6 Z7 h, S! ^2 v" }2 _称赞别人的优点,责备自己的过失;学习别人的长处,察知自己的短处。
' R0 r8 ^% b, L●平生只会量人短,何不回头把己量?——明·佚名《增广昔时贤文》
V, C; [3 _/ |3 ^3 J! ~0 E一辈子只会计较别人的缺点,为什么不回头看看自己有什么缺点呢?
6 f$ ]+ o; R1 B* p; C: k! W# J●乐言己之长者不知己,乐言人之短者不知人。——明·刘基《郁离子·自瞽自聩》
" I" C0 F5 i5 w, g/ R" f喜欢讲自己长处的人其实是不了解自己,喜欢讲别人短处的人其实是不了解别人。
( }- x0 b x5 C. ~$ I4 q2 F●恩若己出,怨将归谁。——宋·朱熹《宋名臣言行录》
5 q. q- b3 ~! r: `! B+ v别人得到的恩惠都象自己给予的,那么别人的怨恨该归罪于谁人?+ R$ _2 K) m7 H/ x
●怨人不如自怨,求诸人不如求之己。——《文子·上德》
0 b" n- q/ M) d0 \ X8 L& J; U埋怨别人不如责备自己,求别人不如求自己。
3 r0 e7 W$ _' _) [●无求方觉人情厚,克己始知世路宽。——清·陈介祺《联句》
7 V. E1 `2 r! T: b9 y& j人没有过多欲望时自然会觉得世上充满人情味;能够克制自己时就感到人生道路很宽广。
6 |; m6 _$ q3 A( k" Q& s' U毋以己之长,而形人之短;毋以己之拙,而忘人之能。——明·洪自诚《菜根谭·概论》( n6 i& A5 F# V/ N$ P
' S7 [5 x8 V z8 r4 {/ a
2 H6 o4 h, G3 @1 N
* _% o2 A& h$ x! b: ^& J+ g |